亲爱的十佳导师,很高兴遇见您!
他们是积极向上的学者
引领创新的先锋
担当奋进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
他们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启发学生智慧
他们是塑造学生
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他们是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十佳导师”
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风采
向他们致敬!
苗胜军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惟匠心以致远,望每一位学生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个人介绍: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坚持“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秉承“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的操守,作为全程导师培养本科生27人,指导硕士14人、博士8人、博士后1人,在学生教育教学、思想引领、未来道路规划等方面辛勤付出,为学生铺好自修终身的大学路。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防“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973”计划课题1项,横向课题1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组织申报国家级基地1个,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建设北京高校优质课程1门。
学生感言:
“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苗胜军老师就是我在大学求学路上需要不断看齐的君子。身正为范,坚持思想引领,以身作则,做学生思想建设的领航人。做学问要静心,静若悬霜挂雪;做科研要认真,真在实事求是,这是苗胜军老师一以贯之的科研态度,也是教给我们的学习法宝。学贵得师,亦贵得友,苗老师感学生所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无论何时我们都能在苗老师办公室找到我们的坚实后盾,他始终是我们大学路上的同行人。
苗老师教育我们怀揣热爱穿越求学路上的荆棘,一路攀登;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培养科创兴国的家国情怀,他是良师,是益友,是我们远行人生路上永远的航灯。
连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珍惜同行,一道成长;谦虚温瑾,终生学习;立志高远,脚踏实地。
个人介绍:
连芳老师在我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1年,先后承担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等4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每学年课堂主讲90学时,课程考核评价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主编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在人才培养上,将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现代教学理念引入教学实践。悉心指导大学生团队参加摇篮杯和挑战杯等竞赛,获得多枚奖项,其中指导赵硕团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2022年校长奖章指导教师荣誉。辅导本科生独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5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在AEM,AFM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其中6项实现了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实施。
学生感言:
一个每每提到就令我心怀感激且回忆满满的名字。作为一名学术科研工作者,她潜心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深厚,做事细致认真负责;作为一名导师,她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不遗余力地教育指导;作为一名长辈,她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都会伸出援手,是当之无愧的“十佳导师”。
连老师是我科研道路的启蒙者,带我走进科研的大门,并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稳重的气质、优雅的谈吐、渊博的学识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连老师的出现总会让我心里感觉特别踏实。
非常荣幸,在北科大生活的时光里遇到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助我走向更高的舞台。感谢连老师,祝连老师在未来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科研硕果累累!
郑裕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敬畏科学,勤勉立身;严谨治学,宽和待人;珍爱学生,淳淳殷殷;启发鼓励,润物无声。
个人介绍:
郑裕东,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首席教授,梯队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功能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研究。主持和完成了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产学研项目研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0余篇,多篇高被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获得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多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80多人,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并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首都挑战杯科技创新特等奖、全国挑战杯铜奖等。现为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fellow,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学生感言:
郑裕东老师深耕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荣获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终身荣誉称号。工作如此繁忙的郑老师却从来没有落下对我们学生的关怀。在大二时,还未接触科研的我就受到了郑老师悉心指导,鼓励我们多参与科研,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做出更好的结果,给予了我现在选择继续深造的信心。除了在学习方面,郑老师也经常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来帮助、开导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去找她,她都带着微笑,耐心地解决我们所带来的问题。能遇到郑老师并成为她的学生,无疑是我本科生活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孙朝阳 机械工程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全程陪伴,共同进步;春风化雨,通才练识;为师以德,育人崇优。
个人介绍:
孙朝阳,教授、博导。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塑性加工理论学术委员、北京市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先进塑性加工理论与技术、挤压工艺与装备开发、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的研究。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1项,04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等8项,装备预研课题6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30余项,在IJP、JMPT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7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NSFA优秀结题奖(2017、2021)等奖励,获第七届“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优秀本科生导师等荣誉。
学生感言:
“朝”露润田野,“阳”光普山河。
孙朝阳老师以“立言立行立德”为宗旨,将专业知识融入思想引领,以多样活动拓展师生交流。传道授业解惑,因材施教,时刻关心学生发展,始终致力于学生引航教育,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孙老师致力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致力于拓展我们每一个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学术水平。言传身教,让我们立足社会发展勇担时代使命。
孙老师是学术的潜研者,科研的奋斗者,学生的引航者,德才的集成者。北科数十年的潜心工作,凝结了孙老师的奋斗历程。为师几十载的勤奋耕耘,成就了孙老师的桃李天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汪群慧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回归教育本质,坚守育人初心;至真至诚为师,教学相长共进。
个人介绍:
汪群慧,女,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生态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290余篇(H因子38以上),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
已培养博士毕业生48名,硕士毕业生150名左右,其中,3人获“校长奖章”,5人获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全国大赛一等奖10项、特等奖1项;积极为学生介绍就业、深造机会160人次以上;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30余次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生感言:
几十载桃李春风,汪群慧教授坚守三尺讲台;数十个春夏秋冬,汪群慧教授不懈立德树人。自入学以来,汪老师在生活学习上都为我提供了很大帮助。作为环境工程领域固废处理方面的专家,汪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为我们答疑解惑,在竞赛方面为我们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开拓了我们的专业视野,同时坚定了从事本专业的决心。汪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发奋努力,无微不至地督促我们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引导我们向优秀学长学姐看齐。在竞赛方面的指导更让我深感汪老师是为师为人的典范,老师不仅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帮助我提升科研思维,解决项目问题时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让我钦佩万分。汪老师就是我读大学以来的指明灯和鞭策者。
陈艳萍 数理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学业、生活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育人,做到“亦师亦友”。
个人介绍:
陈艳萍,女,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度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19年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获 2020年“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和 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调和分析及其应用,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多次担任班主任,曾获校级就业工作贡献教师奖,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第五届“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提名奖,作为主要成员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学生感言:
我是数理学院数学202的黄小凡,也是陈艳萍老师的本科学生,对于陈老师获得十佳导师这一荣誉,我作为她的学生深感荣幸,但同时也觉得这一份荣誉是陈老师应该得到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陈老师经常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给予我们学习指导,经常叮嘱我们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专业基础课,一定要弄透定理的证明,一定要独立思考并认真做好课后习题。我也上过陈老师的课程,无论是课上课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陈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对教学的热爱。在平时的生活中,陈老师会把我们几个学生约在一起吃饭聊天,对我们十分关心。尤其对我本人来说,深受其益,在陈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大一大二学年学习成绩均为专业第一名。任何阶段如果能遇到一位好的老师,都有可能改变整个人生,所以我很幸运也很感激能碰到陈老师。
王未卿 经济管理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爱去感染学生,点燃智慧,激发热情!
个人介绍:
王未卿,博士,副教授,金融工程系主任,期货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校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顾问,校思创融合工作室讲习专家。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委员会理事、中国区域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专业金课联盟理事、北京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教授本科课程:金融学原理、风险投资等。研究方向主要是:风险投资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等。曾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实践带队教师称号、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首届校研究生研师益友称号、多次获校我爱我师称号、校青年骨干人才、校师德先进个人、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励。
学生感言:
王老师学识渊博,又洞悉时事,将市场动向和学术理论结合引导我们深入探索金融市场;王老师严谨负责,指导我们在科研路上一步步坚定探索、大胆发现;王老师温柔体贴,关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我们最有力的支持;王老师因材施教,给予每位学生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师兄师姐;王老师鼓励创新,指导无数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项目。
大学生活多么幸运有您相伴,您是我们尊敬的导师,是我们科研路上的指明灯,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引航人,感恩四年有您的引领,我们最爱的老师——王未卿老师!
章东辉 文法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亦师亦友,走在一起是缘分;携手成长,在一起走是幸福。
个人介绍:
章东辉,男,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机关党委书记、校纪委副书记、文法学院院长、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等。曾获得全国“青年与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贡献奖、全国千里马杯“通过SARS看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年责任”征文比赛金奖、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两次)、北京市优秀团干部、国庆50周活动筹备和组织工作嘉奖、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建龙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学生感言:
章东辉老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做我们学习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方面,为加强我们对未来发展规划和项目研究的认知,打破同门师兄弟的交流壁垒,章老师主动将高年级学长学姐引荐给我们,发挥高年级学长学姐的正向带动作用。在生活上,章老师十分关心我们的动向和安排,在疫情防控期间提醒我们注意自身防护,在开学季时刻关心我们的返校情况,在节假日热情地送上诚挚的祝福,亦师亦友,我们倍感亲切。
除此之外,章老师有着崇高的家国情怀,时刻提醒我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我们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创新者。未来,我们定不负章老师的敦敦教诲,踏实学习,认真做人。
赵秋荣 外国语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多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挑战自我。
个人介绍:
赵秋荣,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2014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任教,2019年入选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学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教授课程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语料库等提高翻译速度、翻译质量、进行译后编辑等。
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两项)、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金(两项)、中国翻译研究院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八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英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SRC)和香港研究局(RGC)联合资助项目。出版专著一部,在Complexity、Babel、Discourse and Society、Meta、《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学生感言:
育人引路,尽心无悔。赵老师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学业上,她注重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耐心解答,推荐进一步研究方向。此外,老师也会搭建本科生与硕士,博士之间交流的通道,让知识在交流中发展传播。生活上,老师时不时会通过电话或者在办公室和学生交流,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绪状态。她十分重视学生对自己的规划,提出目标即是前进的方向,也经常勉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赵老师悉心指导,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是我们学业以及生活上重要的引路人。
杨旭 高等工程师学院推荐
为师理念:
我与大家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学习,共同前进。
个人介绍:
杨旭,中共党员,教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讲3门本科生课程,主编/参编教材4部,获省部级教育教学奖励8项。曾获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和“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等荣誉。
坚持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科研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规划成长蓝图;全程指导学生参与科创训练和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奖项,毕业生中多人至国内外名校深造。
学生感言:
杨旭老师赓续北科精神,传递北科力量,与我们共同学习和成长,不断探索和进步。
杨老师帮助我们强化学科基础,把握专业方向,并根据我们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合理规划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杨老师善于通过科研工作开展特色育人,精心指导我们参与科研实践和科技竞赛,并带领我们尝试不同专业的学科交叉创新,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火花,使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杨老师的悉心培养和辛勤培育,助力我们各自奔赴美好未来!
为扎实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充分发挥全程导师制
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务处、校团委自2021年起
每年举办本科生“十佳导师”评选活动
评选出同学们心中最喜爱的导师
未来学校将稳步推进
全程导师制由任务阶段
责任阶段走向感情阶段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教务处、校团委
编辑:韩琰森
校审:薛浪
责编:杨美偲
相关精彩链接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
一起为
立德树人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500个赞(在看)